2025年9月27日至28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承办的“老年皮肤病诊疗与激光美容治疗学术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皮肤科主任石磊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皮肤科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到场参会。会议聚焦老年皮肤病诊疗、激光美容新技术及新型药物应用,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勤萍教授关于非那雄胺喷雾剂临床研究新进展报告,获得重点关注。
非那雄胺喷雾剂临床研究新进展
杨勤萍教授在专题报告中,通过非那雄胺喷雾剂全球临床研究的全新进展及外用剂型特点,阐述非那雄胺喷雾剂作为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突破疗法,分享了以下研究成果:
1、非那雄胺喷雾剂在头皮DHT和血清DHT浓度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
非那雄胺通过竞争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从而抑制和逆转毛囊微小化,恢复毛发生长。临床研究发现,非那雄胺喷雾剂100μL或200μL每日1次多次给药,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平均头皮二氢睾酮(DHT)浓度,而平均血清DHT浓度降低最小,在头皮DHT和血清DHT浓度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
2、非那雄胺喷雾剂疗效明确,与口服非那雄胺等效
国外III期临床试验显示,非那雄胺喷雾剂在12周和24周表现的总毛发计数增长方面与口服非那雄胺没有统计学差异,效果与口服等效。 国内III期临床非那雄胺喷雾剂也表现出了对于AGA明显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在总毛发计数方面还是终毛计数方面,在12周和24周都与安慰剂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疗效逐渐增加。研究者评估的非那雄胺喷雾剂24周对于头顶部毛发有效率达48.6%。
3、非那雄胺喷雾剂全身暴露量低,安全性良好
临床研究显示,在24周治疗期间的所有采样时间点的非那雄胺喷雾剂平均最大血浆浓度低于口服非那雄胺组的1/100,血浆浓度低至pg级别。治疗24周,非那雄胺喷雾剂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局部皮肤耐受性及性功能方面与安慰剂未见明显差异
会议推动皮肤病诊疗规范化与创新
本次会议涵盖老年皮肤病诊疗、激光美容技术及新型药物应用等方面,通过前沿成果分享与深度对话研讨,推动皮肤病诊疗的标准化与个体化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皮肤科需兼顾功能修复与美学需求。非那雄胺喷雾剂等创新剂型的出现,丰富了男性AGA临床治疗手段,也为AGA的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