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大会首届药膳研讨会上,一位身着素雅旗袍的学者以《从宫廷秘方到家庭药膳:中医调肝法的生活化实践》为题发表演讲,引起现场掌声雷鸣。她正是清宫御医传人林珠的关门弟子、北京市昌平区非遗项目“佟氏调肝医术”第四代传承人陈宏霞。
师承名门,守正创新
陈宏霞出生于中医世家,师从中医大家宫延御医非遗传承人、首都国医名师林珠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著名内科专家李俊德教授。
陈宏霞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中医人才培训项目考评员、执业中医师。同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中健科(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商务部下属)。
会上陈宏霞不忘师门传承,自豪的介绍起了他的师父林珠教授,林珠教授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中医教学组组长,她是张仲元内科杂病学派与梁韵仪妇科流派的学术传承人,更是将清宫御医佟阔泉的“医治百病皆重调肝”以及“治肝八法和通腑法”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林珠作为清宫御医佟阔泉的直传弟子,深得“内病外治”精髓,创新开发出经络穴位调理贴敷、药浴、熏洗、熨帖等内病外治疗法效果显著。
陈宏霞讲到其师父研制的“正骨洗药腾方”至今仍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经典处方。2009年,正是师父林珠教授成功推动佟氏调肝术疗法入选北京市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宫廷医学走向规范化传承。
陈宏霞作为林珠的关门弟子深得林珠指导与真传,把中医的外治+内调运用到大众平常生活中,她多次提出中医生活化是老百姓防未病、保健康最重要的基石。
陈宏霞2021年接受央视频道《华夏传奇》栏目专访----华夏中医有传承专访中她就超前提出了,中医的大智慧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中医生活化是我们每个老百姓防未病、保健康的根本。
药膳研讨,破壁出圈
在此次药膳研讨会上,陈宏霞提出“中医生活化”的核心理念:“让每个家庭有一位懂中医的妈妈,“守好厨房的门,少敲医生的门。”她以宫廷药膳为基础,结合现代营养学,演示了如何将调肝理气的药材融入家常汤羹。例如,以玫瑰花配伍小米粥疏解郁气,用茯苓山药糕调理脾虚,用百草之王人参大补元气的特性,让疫后的家人,补益肺气,恢复元气,增强免疫力。引得现场观众纷纷记录。“药膳不是药材的堆砌,而是五味调和的生活智慧。”她强调。
从医院到厨房的使命
陈宏霞的实践从未止步于医院。她创办社区中医讲堂,免费培训家庭主妇辨识体质、掌握骨正筋柔的妙法、搭配药膳;全网第一人提出”让每个家庭有位懂中医的妈妈”同时提前剧透了筹备出版的《厨房里的御医方》、《骨正筋柔的妙法》系列丛书,将晦涩的医理转化为食谱语言、手法动作漫画。让每个家庭主妇一学就会,一用就对。一位跟随她学习三年的妈妈分享:“孩子反复感冒的问题,通过陈皮蜂蜜饮就解决了,现在全家都成了中医粉。”
非遗活化的当代启示
“非遗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博物馆。”陈宏霞在研讨会尾声的发言掷地有声。她正与团队开发智能药膳体质配方小程序,用户输入症状即可获得个性化食疗建议。这种“科技+传统”的模式,恰是她对林珠教授“开古宜今”训导的回应——让御医智慧穿越时空,滋养寻常百姓的健康日常。